中国/北京 7月17日至18日,第二十一届工业自动化与标准化研讨会在京召开。工业和信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科学科技部相关领导专家莅临现场并发表致辞。TÜV南德意志集团(以下简称 “TÜV南德” )机器人技术高级工程师Dr. Thejus Pathmakumar(帕特玛库马尔博士)应邀出席本次会议,并发表 “从被动响应到自适应:智能制造时代传统安全范式的转型”主题演讲,与现场国内外工业自动化及标准化领域、国际技术组织权威专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央国企等制造技术领域领军人物,共同探讨以智能检测装备等智能装备赋能下的工业自动化和标准化新发展方向、路径和趋势。
(TÜV南德Dr. Thejus Pathmakumar(帕特玛库马尔博士)发表演讲)
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物联网技术飞速迭代的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随着设备自主性的提升以及互联、互操作能力的显著增强,工业系统复杂度呈指数级增长。当前,行业内广泛采用的静态、封闭且基于最不利情况设定的传统风险管理方法,已难以满足以大规模定制化为特征的现代柔性生产需求。这些传统方法通常依赖预先设定的规则和固定流程,无法及时应对智能设备协同作业时产生的动态风险,以及工业互联网环境下不断演变的网络安全威胁。与此同时,企业在追求生产效率和创新的过程中,常将风险管理置于次要地位,进一步放大了安全漏洞的暴露风险,使得整个行业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安全挑战。
作为TÜV南德资深安全专家,帕特玛库马尔博士在演讲中深刻阐述了在智能制造时代,将传统被动式工业安全系统转变为自适应安全系统的必要性。他提出,“自动化领域正呈现一组矛盾现象:尽管机器人技术和自主系统在工业环境中的应用日益普及,但严重伤害事故率却可能上升。这一趋势暴露了传统安全系统的局限性 —— 其依赖静态规则化逻辑,难以适应智能仓库和自主机器所构成的现代工作流中动态多变的场景,更无法应对不可预测的风险。”
自适应安全代表着一种范式转变:从传统的合规导向模式,转向更智能、具备情境感知能力的框架,以适配不断演进的现代系统。系统的 “可信度” 由可靠性、安全性、网络安全和弹性共同定义。自适应物理安全和信息安全系统(AS3)是TÜV南德面向智能制造的工程解决方案,已在中国及其他众多国家和地区获得专利许可。它融合了TÜV南德在物理安全和工业信息安全领域的专业沉淀,通过人工智能和智能风险管理技术的赋能,确保工业生产系统的可信度。该方案,依托系统行为和风险状态的数字表征,这些数字画像如同运行情境的动态镜像,支持实时、现场的风险评估。例如,当新的自动驾驶车辆接入系统时,自适应安全机制可即时评估新出现的风险。这种从静态规则逻辑到 “基于推理的决策” 的转变,由智能主体驱动 —— 它们通过解读运行时数据、历史趋势和运营关键绩效指标(KPI),确保可信度得以持续建立和维持。
TÜV南德的自适应物理安全和信息安全系统(AS3)框架以实现自适应安全为核心目标,通过将安全决策与运营目标相结合,平衡安全性、灵活性和生产力,从而推动系统实现更快重构,同时借助运行时数据改进根本原因分析,帮助企业做出超越合规要求的循证决策,并增强利益相关方的信任。展望未来,随着物理人工智能将机器人转变为真正的协作伙伴,自适应安全将超越传统基线要求,使智能制造系统能够以智能和敏捷的方式运行。凭借在安全领域的深厚专业积淀,TÜV南德将这一解决方案赋能各类工业系统,实现并维持运营可信度。
(会场照片)
工业自动化与标准化研讨会以往是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主办,每年设立相关主题,围绕工业标准化、测量控制技术和应用、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业自动化能效、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热点选题展开研讨,旨在促进工业自动化与标准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此届研讨会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智能制造系统委员会中国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央企业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联盟和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合作联盟承办,受到业界各部门、组织和相关应用领域的关注。
TÜV南德意志集团成立于1866年,前身为蒸汽锅炉检验协会。发展至今,已成为了全球化的机构。TÜV南德意志集团在5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0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近30,000名员工,致力于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技术、体系及专业知识。集团的技术专家在工业4.0、自动驾驶及可再生能源的安全与可靠性方面均作出了显著的技术创新。
Site Selector
Global
Asia
Europe
Middle East and Africa